骑车观察

铁三狂潮,是热风还是虚火?

铁三相比马拉松、自行车的参赛成本

小编今年报名了厦门70.3铁三赛,而全年为了参加这一场铁三赛,我的个人花销如下表:

铁三相比马拉松、自行车的参赛成本

其它装备没在此列是因它们可与单项运动通用,非只能在铁三比赛中使用。这里也没有计算为训练游泳产生的游泳馆门票及培训班的费用,为进行力量训练付出的健身房费用,运动按摩及运动损伤康复的费用等等。

5700元是什么概念呢?根据中国南方人才市场2015年给出的薪酬调查报告,广州的平均月薪为6911元,一般市民也许需拿出将近一个月的工资才能消费得起这场比赛。

玩马拉松和骑行,虽然都要烧装备,但不敌玩铁三这样要烧三个项目的装备。

国内跑一场全马的报名费基本在80~200元的范围内,地方性的小型自行车业余赛的报名费在100元以上就会引来抱怨,而铁三赛中即使是本土小比赛也是400~500元起步。

能不能出现门槛更低的铁三赛事?

报名费高昂的Ironman可以把这项运动归为中产阶级的精英运动,但铁三若要在国内获得大量的参与人口,降低报名门槛是十分必要的。单场比赛的报名费降低了,爱好者才更有可能参加更多赛事;总体的报名费降低了,爱好者才有可能在装备和训练上有更多预算。

赛事公司要维持运营,若要降低报名费,必须得到更多商家的赞助经费。收购了WTC的万达有资源有能力与Adidas这样有实力有形象的赞助品牌合作,而小型本土赛事的招商能力呢?

收购了WTC的万达有资源有能力与Adidas这样有实力有形象的赞助品牌合作

就近可选的小赛事越多,爱好者们越可缩减参赛路费,越愿意参加比赛。而若单项热门赛事的报名费过高,挤占了爱好者们的预算,让小赛事的报名人数不足以维持运营,小赛事就不会出现分布各地的繁荣景象,预算少的爱好者就只能“望赛兴叹”。若铁三最终在中国成了“富人运动”,脱离了群众,它就不可能发展至马拉松和自行车运动那般火热。


综合上述分析,你们觉得铁三热终究会限于小圈子,还是会逐渐像欧美国家一样往群众运动的路径发展?它真有那么热吗?在中国人的普遍消费能力达到发达国家人民的水平时,铁三真的会成为我们的消费首选之一吗?

上一篇:煲饭也谈智能化 自行车为何在绕圈子

下一篇:捷安特 ADV SL留守台湾 高端自行车为何不在大陆生产?

大家都说

[!--temp.www_96kaifa_com_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