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观察

从鸟蛋停运中窥探创业失败经

菜鸟科技产品

▲菜鸟科技的产品

这两天令人惊愕的消息大概算得上骑遇停止运营,这个专注于智能骑行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14年底,2015年3月获得探针基金360万天使轮投资,4月获得黑马运动会硬件分会第一名,5月发布产品,6月加入京东众筹,23分钟筹空10000只“鸟蛋”,创下京东众筹历史最快纪录。随后推行“千店计划”以及“骑遇记”在业内打下名号,然而这家公司却在一年多之后宣告退场,如风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

笔者致电联系骑遇联合创始人刘宏亮,他表示其实早在去年底项目已经基本停止运营,半年多后仍未能逃过一劫。他能做到的是发薪补贴解散团队,至于产品售服,他则表示无能为力。

刘宏亮

骑遇联合创始人刘宏亮

就如赛场大热选手爆冷,这个短命公司令人扼腕叹息,毕竟它之前所取得的成绩相当耀眼,用户一度从零直飚至10万,表现可谓不俗。那又为何覆灭得如此之快?笔者试图从中分析原因,或许这也正是当下一些创业团队面临的问题。

1、融资难以到位,骑遇自从拿到天使轮融资后,A轮却迟迟没有大动静,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逐步收窄的现金流无法支撑持续的运营;

2、产品出现问题,后期研发技术跟不上,难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骑遇刘宏亮表示鸟蛋配件虽小内有乾坤,看着容易实现困难,之前团队中已配置了30个工程师,仍越不过瓶颈;

3、产品可替代性高,当下大多数APP功能类似,亮点不够突出,另外当大多数整车在车体植入智能配件(暂且不论是否实用),也会倒逼配件商的生存之路;

4、项目过多,精力分散,如骑遇运作期间有着硬件鸟蛋、软件骑遇APP以及社群服务,初期设想通过三者联合构建骑行生态,到了中后期却发现精力、人力、财力各方面无法接上。

5、时机不成熟,刘宏亮在回顾创业的经历跟笔者表示,他们开始得早,早期国内的相关制造基础还是稍弱,近些年大有好转,但工艺上仍或多或少因为种种问题而无法实现,如700bike的后街一开始亮相时销魂的后上叉在生产时也十分考验工艺。老刘坚持未来智能会是自行车的一大发展方向,经过这些年的折腾,制造工艺也会相对应跟上步伐。

6、团队膨胀,这也是部分初创团队容易碰到的问题,毕竟难得被VC相中,从万千项目中脱颖而出,佼佼者心态一旦膨胀很容易忽视潜在问题,高度乐观的大脑会降低对风险、危机的预估和判断能力。这也是老刘在反省过程中向笔者透露的一点,饱含心血的团队能够得到外界认可值得高兴,若为此而沾沾自喜,没能保持情绪稳定,那无疑是自己埋下的炸弹。

7、缺乏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或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却一味贴补用户盲目圈粉。

8、不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风险更大,老刘称个人更擅长品牌传播、社群运营等领域,留心关注骑遇动态你会发现它们在品牌形象树立以及线上活动策划等方面确实做出新意,只可惜产品不过硬,也成为进一步发展最大的掣肘。这次创业之后,他也表示计划回归个人擅长的领域。

这是第一次从一个失败的例子中寻找原因,并没有否定骑遇及其团队之意,我只是希望在大政策提倡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众人在跃跃欲试时理智思考一番,或者如果已经在创业路上,也可以时时反省。这次创业失败虽然让刘宏亮吃了亏,他仍表示不后悔,在人到中年体验一把激情的岁月。他还是看好健康的骑行行业以及自行车智能的发展,告诫后来者暂时不要总想着做大,做好产品,能够吸引更多大众入门,改变人们对骑行的固有观念。

上一篇:中国的自行车运动缺一个科比

下一篇:单车技师的上门O2O项目会不会踩坑?

大家都说

[!--temp.www_96kaifa_com_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