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兽骑行李刚:自行车会逐渐成为快速消费品
智能单车是一种商业模式
智能单车自诞生开始就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这透着互联网思维的新自行车品类,众多忠实的运动自行车追随者会质疑它是性能不足的花拳绣腿,而部分业内人士却非常期盼智能单车能发展壮大,给中国自行车开创一条非运动竞技的发展道路。
面对争议,李刚并不排斥将野兽SPEEDX系列车型归入智能单车当中去,有了众筹的巨大成功,他认为智能单车初出茅庐的仗已经打了90%,因为智能单车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已经占有一定的位置。当SPEEDX的成品车交到消费者手上时,智能单车的第一战就完成了,因为真车会让剩下的质疑消散。
除了在自行车中加入电子零件,为骑行增添智能功能外,李刚认为智能单车更大的特点是创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智能单车的商业模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网络销售。撇除车店和大区经销商的分利,整车的售价可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是烈风敢于“干他一半”的关键点。不过缺乏车店的支援,不但在购买便捷度、推广渠道都减弱,而且后期的安装、维护的难度都会有所加大。对此,野兽选择了与线下500家车店合作,线上线下同价销售的模式,用线上赚钱,线下走量的方法作平衡。
除了卖车,在李刚的构想中,智能单车还需要高举粉丝经济的大旗,增强用户对于野兽这个品牌的忠诚度,从用户粘度上培育消费群体。野兽手上最有力的武器可能就是那个注册用户几百万的APP,借助零使用成本的优势,APP可以为野兽奠定知名度和解决骑行路线、骑行知识、骑行同伴获取等问题,而整车的运动反馈功能也是增加了骑行的独特性,也就是用户粘度的关键。在中国展上,野兽骑行还公布了售后维护、保险、保修的组合服务SPEED CARE,299元的的年费较容易被人接受,毕竟目前车店的服务也趋向收费,SPEED CARE背后还需要野兽对车店的补贴。这项服务如果能大面积铺开,野兽就能实现从品牌推广到硬件销售到售后支持的一条龙服务,用互联网色彩的词汇来说,就是达成一个O2O闭环。
自行车作为快消品
粉丝经济这一词以前更多出现在快消品领域,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忠诚度很高,每出一个新款都会去抢购,造成产品快速迭代。自行车在人们的心中,无论是通勤工具,还是运动器材,都带有耐用品的性质,仿佛一辆自行车会是一生的伴侣。
不过李刚认为运动自行车会逐渐朝着快速消费品的方向演变,两到三年就会更换一波。这个猜测并非出于产品质量的考虑(所有由质量问题带动的换代都是耍流氓,只会让用户流失),而是现在自行车的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三年里,无论车架还是配件,都会经历一个大的换代,如SRAM的单盘系统在三年里就征服了不少越野爱好者。“自行车=快消品”这个概念笔者初听时也觉得惊讶,但是回头看看身边的朋友,三年换一辆车貌似也是挺正常的事情。李刚认为在日本、欧美地区,这个换车的频率还会更高一些,国内市场也会逐渐跟进这个消费习惯。
有了粉丝和需求,剩下的问题就是如果针对两者进行推广了,李刚笑称目前最有效的推广方式就是发布会,虽然不正经,但是也说出了门道。发布会在自行车领域,还是一件新鲜事物,真正引起关注的还是2015年700bike的新品发布会,接下来烈风、乐视、野兽、Final 11等发布会都能吸引业内外的的高度关注。
要留住粉丝,一项产品必须有足够亮眼的点,甚至是超出粉丝预期的点,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发去宣传,达到口碑传播的效果。有铺垫和预热的发布会,无疑是目前突出亮点的有效渠道,可以清晰、快速地传递产品理念,只是很考验一个团队的话题炒作能力和CEO的表达感染力,从目前看来,野兽和李刚的表现都不错。
野兽骑行从APP到整车,一路上遭受质疑不断,有针对模式的,也有吐槽产品的,但野兽一直没有太多的回应。李刚称,在营销中,即使有质疑,但有人说你总比被人遗忘来得好,所以遇到吐槽时,暂时也不作回应,因为只要产品到达用户手里,所有的质疑都会获得准确的回应。所以,野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成绩如何,谜底会在整车发货后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