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自行车价格战 品牌商怎么看?

自行车厂家

自行车价格战由部分品牌率先打起,目前是自行车行业的重要现象和热点话题,为此美骑网特别采访了部分自行车品牌,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价格战,以及有何策略来度过当下的自行车产业寒冬。

采访提纲内容:

1、贵司是否会考虑加入价格战?

2、今年的市场低迷,打价格战对销量是否有帮助?如果将产品进行大幅度降价,这样对企业利润会造成多大影响?企业一般能接受多大幅度的产品降价呢?与几年前相比,现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会是在什么范围?

在价格战情况下,整车品牌会否保证旗下经销商,甚至终端车店的销售利润?

3、售价降低,会对经销商的拿货热情造成哪些影响?是增加或减弱?

4、售价降低,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在原料或配件上减配以降低成本呢?

5、如果价格战会影响品牌利润,那么是否会影响品牌的研发动力,减低对新产品的开发支出?

6、你是怎么看待烈风利用O2O进行变相的价格战?很多品牌都逐渐推出自家的网上商城,你认为降价是不是O2O最大的武器?

7、目前类似凯路仕烈风及新兴创业团队普遍有资本支持,他们的价格战似乎也打得有底气,那么你是否有想过让自身品牌上市呢?或者引入风险投资,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


我们精简了部分回答内容,提炼了他们对价格战的看法。

某匿名品牌商:如今的价格战已没有底线

打价格战对企业销量肯定是有帮助,但也是暂时的,因为马上会有其它竞争对手跟进,恶性循环,导致价格越来越低,甚至没有利润,只能维持工厂基本运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但现在的价格战已经没有底线,很多企业亏本甩货,我们不会再继续跟进了。而且,我们可以肯定,价格过分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会偷工减料或者降低配置,这是业内惯用的做法。

中国大部分自行车企业没有真正的研发,即使有也是抄抄国外品牌,也有些内资厂坚持研发的投入,但是回报比较慢。大家都在很低的层次上竞争,拼价格是最直接最见效的办法,研发新品,真正靠产品说话比较慢,烈风“干它一半”的炒作也是如此,简单粗暴,但对行业的伤害很大。

大行:正准备上市 充分准备面对价格战

对业界来讲,价格战不是一个好主意;对品牌自身也无多大益处。因此,我们不加入价格战,我们会以更好的服务和c2b个性化定制来提高品牌竞争力。

目前部分企业打价格战的原因是因为市场不景气,越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越要给专卖店高利润。帮助他们做O2O,做服务提升。因为经销商、车店是品牌生存的保证。

目前我们公司正在台湾做上市的准备,有了风投,有更多的资金,在应对价格战级后续研发推广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准备,是一件件好事。

福玛特:做O2O经营时要考虑经销商及实体店的利益

价格战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我们不参与价格战。终端车店是我们品牌的生存的基础,我们一直有自己的的坚持,福玛特提供给广大经销商质优且性价比高的产品,满足市场,满足客户需求,保证零售终端的利益才是我们要做的。

福玛特品牌也有O2O业务,我们在企业淘宝和京东商城所执行的线上购车线下提货。在有净销售或零售店的区域都会进行返利,相信我们的店铺也感受到我们品牌在这个政策上的诚意。目前有部分车友认为自行车O2O会带来较低的价格,但是品牌,经销售,零售终端没有了利润,难道车友就真的获利了么?

欧亚马:即使市场行情更恶劣 也不会停止研发创新

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更希望能坚持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给我们的营销伙伴及大众消费者。

“创新是公司战无不克的利器”,我们奉行这句话即表明即便在最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也不会放缓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步伐。

丰富品牌经营的渠道,拓展品牌发展通路,是每个企业和品牌的必要手段。电子商务的崛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行各业都在进入,当然作为自行车品牌也不可避免。我们欧亚马也有网上官方商城,作用的话不言而喻:对于市场的价格指导,对于空白市场的开拓,对于实体店铺推荐。让无论是线上下的销售都能一样获得欧亚马销售渠道最好的线下服务,使品牌良性发展。这是一种全面性的布局,并非由谁取代谁。

米赛尔:祝烈风“干它一半”好运

目前市场行情如此,我们会跟随价格战,但有自己的底线。价格战对销量有帮助,企业降价15%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真的是“干它一半”,企业损失利益不止一半,亏本的生意只有上市公司做,亏的是股东,不是自己。

近几年来,国内所有的自行车企业的生产成本都在提高,就算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更纯熟,每辆整车的成本依然要上升2-3%。

祝烈风“干它一半”好运。烈风也许会失败,但如果烈风成功,我们或许可以参照。毕竟我们是中小品牌,不比捷安特和美利达,底气十足,如果能够通过这种“干它一半”的方式,真正的提高业务,拓展市场,未尝不可尝试。所以我们目前静观其变,且看烈风之后的举动与成就。

某匿名轮胎供应商:自行车是传统行业 零部件降价有限

轮胎这个产品可以说是一分钱一分货,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橡胶”,这是占整个自行车轮胎中比例最大的成分,故橡胶对轮胎来说,是主要可以减少成本的环节。

同理,对于其他零配件小厂来说,最主要的成本还是落在原材料上,但从安全性或者产品功性能面看来,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最好的方式还是要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产品。

因为自行车产业还是属传统产业,为劳力密集型工业,虽各家厂商都在追逐着自动化的脚步,但目前有达成的自行车厂家还是屈指可数的。且因目前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国际汇率不稳定等外在原因,造成零部件生产成本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加上各家品牌本身的营销、人工、研发投资等成本开销,相信最终的降价还是有限的。

点击进入自行车价格战专题

点击进入自行车价格战专题

上一篇:彩虹衫刘鹏:不想做老师的演员不是好的自行车店主

下一篇:痴迷山地 退役冠军兰峰要带更多人“入坑”

大家都说

[!--temp.www_96kaifa_com_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