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很火的电动助力自行车,为什么你没听过?
问题四:为何说动力辅助系统(PAS)技术门槛高?
通过雅马哈、松下、博世、Brose这几个名字,其实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动力辅助系统(PAS)的研发需要相当强的科研能力。人机交互被认为是第五次信息革命,而人机交互最为关键的基础就是“传感器”,只有能够读取识别人的意图,才能控制机器理解并帮助人类。动力辅助系统(PAS)的目的是用电机的动力帮助人达到轻松的骑行,因此首先就要识别人用了多少力,然后计算判断人需要多少动力的帮助。
▲轻客自主研发的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
动力辅助系统(PAS)的核心传感器叫“力矩传感器”,也叫“扭矩传感器”,英文为“Torque sensor”,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它安装在自行车的中轴上,而中轴连接着曲柄,在骑行过程中正好是形成扭杆结构,中轴在受到扭力时表面就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细微形变,通过测量形变即可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人力大小。直到最近两年,拥有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背景的轻客才自主研发出力矩传感器,并基于传感器打造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终于突破了雅马哈、博世等企业的技术壁垒。
▲动力辅助系统(PAS)以三传感器为核心
另外,想要拥有更好的骑行体验,那就需要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骑行意图,这也就需要获得更多数据,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传感器。纵观雅马哈、松下、博世、轻客等品牌推出的动力辅助系统(PAS),均额外使用“踏频传感器”以及“速度传感器”,形成以三传感器为核心的系统。另外,有了传感器只是八字的一撇,另外的一捺是“多传感器算法”,在获得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最终输出信号调动电机提供动力。目前雅马哈、松下、博世、轻客等品牌的传感器精度基本在同一水平线,而真实骑行体验上的差异正是与不同的“多传感器算法”有关。
问题五:当下电动助力自行车都有哪些品牌,产品或者技术上有何差异?
目前来说,日本有松下、雅马哈、普利司通、aero-life等,德国有博世、Brose等,中国则有轻客,其中博世依然是供应商身份,将自家的动力辅助系统(PAS)提供给众多合作伙伴(真的很多),轻客是近两年兴起的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动力辅助系统(PAS)除了用于自家产品,也提供给合作伙伴。从技术角度讲,其实这些品牌都是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然后配合使用踏频及速度传感器打造动力辅助系统(PAS),只是在产品形态上有着不小的差异。
▲日本的电动助力自行车以24寸以及26寸公主车为主
日本的电动助力自行车以24寸以及26寸为主,大多为公主型的女士车架,还有不少附带婴儿座椅及三轮车产品,这与日本市场大多是家庭主妇、学生、老年人的用户群体有很大关系,不过近些年开始,更多人群与阶层开始选择使用电动助力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因此不少品牌已经开始推出更小尺寸或者更大尺寸的车型,例如雅马哈还推出了电动助力公路车,开发运动市场。
▲雅马哈推出电动助力公路车
欧洲市场与日本市场差异极大,大多为山地或者旅行车,而且基本都采用26寸及以上的车架尺寸,这与欧洲人普遍身高较高以及不同的审美文化有很大关联,而且在产品标准上与日本也有不少区别,相对来说,日本对动力辅助系统(PAS)提供动力的时间,动力的比例,速度的限制都更为严格。
▲轻客推出的TS01与TF01小尺寸电动助力自行车
相对日本与欧洲,中国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市场上的品牌分为两类,一类是捷安特、喜德盛等传统自行车制造商,另一类是轻客等新型科技企业。其它品牌大多是采购供应商的动力辅助系统(PAS)然后外销,要不就是使用其它替代技术然后也是外销。仅有的几个内销的也都是使用替代技术。目前可以见到的轻客产品多是20寸与14寸的车型,与日本及欧洲的企业有着不小的差异,这点更多是考虑到中国的用车环境,小尺寸车辆方便带回家避免丢失,不过轻客也已经发布了26寸的车型,预计2016年下半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