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党VS公路党 你更喜欢哪一派?
江湖上山地党和公路党们的斗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场战争旷日持久,至今难分胜负。是加入公路党,还是加入山地党,又或者山地公路兼修?让小编带着大家从各种角度来比较分析山地车与公路车骑行的不同。
骑行设计方面
一般来说,山地车都具备了良好的通过性,以适应崎岖多变的山路地形,因此车胎大多为齿胎,宽度为1.95到2.3之间,轮径有26,27.5,29三种尺寸可供选择。同时为了使车手能在复杂多变的山路中从容不迫地骑行,山地车通常使用碟刹和带避震的前叉。面对更加复杂的地形时,车手甚至会使用贴地性更强的软尾山地车加以应付。总而言之,高强度,高灵活性,高通过性就是山地车的代名词。
相比山地车狂放不羁的设计理念,公路车的设计理念更偏向于高强度,低重量和低风阻,这些特点都能从公路车那貌似“弱不禁风”的纤细身材中看出来。700CC的轮径安装了宽度窄且胎纹浅的外胎,在具备了较低滚阻的同时,结合扁平车架,弯把以及隐藏式夹器等气动设计,造就了公路车这种区别于普通自行车,单纯为速度而生的骑行利器。
团队意识方面
在这两类车型的竞赛中,公路车赛则是更偏向于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而不仅仅是体力和耐力。在高速且人数密集的大集团中,如何变换队形应对侧风,如何带领队友突围,以及在终点冲刺前如何卡位,破风手如何将己方冲刺手成功带出,这些都必须依靠强大的战术配合以及紧密的团队合作才能实现。
相较于“团结就是力量”的公路车赛,山地车赛则更是偏向于一种单打独斗的竞赛形式。由于山地车赛道地形的特殊性,窄小且技术点众多的赛道是不利于展开大规模团队合作的,且没有必要性。山地车赛获胜的关键在于强大的耐力和过人的技术水平。因此,山地车赛更像是个人实力的竞争。
骑行乐趣方面
拉爆、拉残和休闲骑,这些已成为公路车骑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关键词,对速度最大化的追求使得公路党们在日常骑行训练时拼命榨干自己的体能,为的是能在“休闲骑”中能跟上大神的步伐,甚至有一天将其超越。因此,对于广大公路车骑友来说,享受追风般的速度,又或者拉爆他人的感觉,以及路人羡慕的目光等,这些都能成为骑行快感的来源。
而相对于在城市中骑行装备亮眼,吸睛无数的公路党们,在山林中独自探险的山地车手们则显得有些落寞了。不过勇气十足的山地党们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乐趣。飞包的腾跃,高速的下坡,艰险的上坡以及连续的发夹弯,这些都使车手的肾上腺素强烈飙升。虽然失误和小伤小疼在所难免,但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攻克技术难点,在大自然中一骑绝尘的感觉,已经成为了山地车爱好者们心中公认的骑行乐趣。
骑行计划方面
公路车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运动,譬如踏频、匀速、跟车距离,带多少补给,何时补充能量胶,这些都需要车手们进行充分的考虑。随心所欲的骑行,在公路党们的眼里是行不通的。码表、心率带、踏频传感器和功率计等渐渐成为公路骑友们的标配。通过这些设备所传递出来的数据,车手就能充分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变化,以对下一步的骑行计划做出相关调整。
相对于精密且复杂的公路车运动,山地车运动则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对于山地党们来说,一个水袋,几套工具,几包干粮就能成为一场骑行的开始。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所顾虑的骑行,是山地车手们所追求的骑行态度。因此在骑行计划方面,山地党们是没有太多的考虑的,同时复杂多变的山地路段会使车手们集中精力关注眼前,并没有太多时间了解骑行数据变化,山地车上安装的设备也会少于公路车。
是中意于高端大气的公路党?还是更青睐于狂放不羁的山地党?想必了解完这些的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随着我国自行车赛事如火如荼的展开,以中国自行车联赛为代表的公路赛和以中国山地车公开赛为代表的山地赛,给广大的自行车骑友们提供了广阔的竞赛平台,不管你是山地党还是公路党都能由此感受到骑行带来的无限魅力。天下骑友一家亲,骑什么类型的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颗热爱骑行的心,这就足够了。
本文由用户“更健康就好”投稿,仅代表作者观点
关于山地党和公路党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文中有不足之处,也请大家在评论区指出。另外,如果你有优质的自行车相关稿件,也欢迎给我们投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