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入门之选 MISSILE破浪500山地车 评测
想起08年小编购买第一台山地车时,预算2000以下,能选的基本就只有美利达公爵和捷安特ATX两款。时过境迁,现今准备购入第一台山地车的朋友们选择就多了,不止传统的26寸,而且还有现今大热的27.5寸轮径可供选择。今天来到我们美骑评测的MISSILE破浪500就是这么一台入门27.5寸山地车。
具体配置:
车架:MISSILE WAVE 27.5寸铝合金车架
前叉:MISSILE H1 27.5寸线控油压前叉
变速套件: SHIMANO DEORE M610 3x10 30速套件
操控组件: SID 轻量把组三件套+SID座垫
牙盘: PROWHEEL TEN-601-TT一体式牙盘24/32/42
刹车:SHIMANO M315 油压碟刹
轮组: SID FORCE 2.0 27.5”两培林山地轮组
外胎:KENDA K1153 27.5*1.95山地外胎
零售价:1999元
▲头管上的missile LOGO经过重新设计
▲上管上的TAPERED HEADTUBE正是锥形头管的意思
不得不感叹一下,现在入门级的车架都用上有效增强头管刚性,使下坡时车头更稳定,上坡摇车时反应更直接的锥形头管设计了。
刚开箱把车拿出来时大家都说怎么又是黑红白涂装(同期到达编辑部黑红白涂装整车较多……),然而仔细看发现,主体消光黑搭配亮光黑和亮光红的点缀让车架质感直接上升一个层次。头管部位的亮光红密集条形涂装显得非常精致,上管和下管结合位的27.5字样暗标则告诉大家这不是一辆“普通的26寸”山地车。
▲上管靠近立管的位置MISSILE自豪地把“SUPER LIGHT ALLOY MOUNTAIN BIKE FRAME”印在这里,表示这是一个超轻铝合金山地车架
车架下管的多边形型设计棱角分明,不禁让小编怀疑是否使用了液压成型技术,看上去动感十足。经过优化的多边形型管能有效提高车架刚性,并没有因为其入门的身份而放弃对性能和美观的追求。而下管的Missile LOGO也经过了重新设计,更加圆润化。
后上叉的无叉桥设计,表示Missile对车架的设计和材料有十足的信心,不用额外的叉桥进行补强。研究表明,无叉桥能一定程度增加后叉垂直形变量,从而提高舒适性。考虑到入门车友可能有安装货架的需求,破浪500还是保留了货架孔,不过小编觉得在这么漂亮的车架上还留有货架孔未免有点煞风景。
眼尖的朋友可能刚才已经发现,车架全补土无焊点,铝合金车架打造出碳纤维车架造型,车架的整体感和质感均为越级表现(想起小编当年那台某品牌入门山地车的焊点,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中轴制式为BSA螺纹中轴,简单可靠易维护,远离各种异响烦恼。
▲紧跟潮流后下叉碟刹座使用A柱式安装方式
走线方面使用了变速线内全走线,油管下管下走线设计,使变速线线芯远离环境污染,延长保养更换周期,而且还非常美观(全走线虽然保养周期长,但是略微影响变速手感)。出线口三根线管均有扎带固定,可见厂家装配还是比较细心的。
▲前叉为Missile自家制品线控油簧叉,线控操作还算得上顺手
整车搭配Shimano Deore M610变速套件,而它只是一款仅售1999元的入门山地车。Deore套件以可靠性、性能和价格的著称,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体验到Shimano出色的性能。可能是出于对控制成本的考虑,牙盘并没有配备Deore,而是装备了一个浩盟的三盘式一体牙盘。
刹车配备了Shimano M315液压碟刹(再次感叹现在的车友真幸福,当年小编的某牌入门山地车还只是V刹……),虽然是入门级,但是Shimano液压碟刹超强的可靠性和刹车手感线性样样不缺,由于其矿物油的特性,基本上可以算是“免维护”了,所以小编的上班代步车上也是选择了这款刹车。
轮组也是Missile自家制品,小编无法获得更多信息(放心,是轴承的)。这里有个小亮点,最大片飞轮的底座是阳极红色的,十分闷骚,颇有当年Sram PG 990-9飞轮那个阳极红大底座的风味。装配在轮组上的则是建大K1153 27.5*1.95外胎,小块型连续胎纹表示这是一条偏向铺装路面和干燥沙土路面的低滚阻外胎。
现在各大外国品牌都在尽可能地整合自家整车上的零部件,Missile自然也要跟上大品牌们的脚步,破浪500的操控组件3件套以座垫,甚至轮组都是Missile旗下SID轻量化系列的(这个真和某品牌前叉没关系)。
考虑到27.5寸山地车的车头会比26寸高,所以Missile为整车搭配了一个7度90mm长的把立,有助于爬陡坡时压住车头,不至于向后翻“打飞机”。而680mm的宽车把带有一定后飘角度,符合27.5寸山地车的操控需求。31.6口径的SID座管使用了类似Ritchey的双钉锁紧设计,调节十分方便。
既然是山地车,当然要拿进山里遛一遛。虽然是入门级,其13KG出头的重量并未显得十分笨重,加上前叉锁死功能,摇车爬坡说不上是十分费力。在连续颠簸的路面时,舒适取向设计的车架虽说不像碳纤维车架那样吸震,但也比钪合金的车架好非常多了,胎压正确的情况下不会令人觉得非常颠。
在遍布树枝和小碎石的XC路面上,27.5寸轮径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不再像传统26寸那样左右躲石头和树枝,直接碾压就好了,震动也不会像26寸那么大;面对低速技术位时,亦不像29寸轮径般迟钝,很多车友说27.5寸轮径两头不到岸,但是小编我觉得27.5寸最大的优势就是这种“中庸”(小编3种轮径的车都拥有过,还是觉得27.5最适合自己)。
虽然Shimano M315十分耐用可靠,毕竟还是入门级定位,面对快速下坡时未免会出现些刹车力不足的情况,加上建大K1153外胎的连续小块胎纹在复杂路况时显得比较无力,下坡时还是要放慢速度比较小心地下坡。
气压前叉的普及,小编也好久没用过油簧叉了,骑上这台配备了油簧叉的车在山林里穿梭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虽然不及气压前叉轻量以及调节方便,但是油簧叉独特的线性是低端气压前叉所没有的,虽然体重较大,但是丝毫不影响在林道骑行的乐趣。
有车友看到全车打磨焊点的设计时表示这样会不会过分追求外观导致影响强度,在我们Biketo美骑网重型车编辑Jimmy的指导下,我用它反复地飞了几次小包(好孩子们不要学,硬要学的话请在高手指导下进行,老司机们可以无视),落地瞬间的前叉打底,是一定的了,但车架和轮组并没发生任何异常。
距离小编第一台山地车已经过去八年,大家手上RMB的“可购买能力”是越来越弱,但是能买到的入门级山地车配置反而越来越高(这点和汽车市场十分相似),是生产成本越来越低,还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呢?管他呢,作为车友,能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山地车和技术的进步,何乐而不为?